淮海中路小学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发布日期:2010-12-21 04:16:37   作者:   
一、心理危机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专家们把“能真正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失常,还可以指心理障碍。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心理护理 1、满足学生的需要 人类有生理的、安全的、心理的、社会的、精神的五个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是相互联系的,低层次需求的不满足会限制高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的不满足又可影响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如果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有以下行为异常的表现,即:焦虑、疼痛、感觉剥夺、应激、无能为力、丧失、绝望、敌意、愤怒、孤独、躯体形象改变以及对环境适应不良等。因此满足学生的需要便成为心理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调节学生的情绪 发展积极情绪:创造能表达情绪的环境。如听音乐;漫步静思;与好朋友老师畅谈;给亲朋好友写信等。发展积极的自我感觉,从情境中去体验积极的感受。如幸福感、愉悦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渴望等。掌握初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能发现问题或在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就会感到快乐。 防止或应付消极情绪:学会面对危险情境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合理解决。遇到无法应付的焦虑情境时,应该学会暂时的撤离,当增强应对能力后再去应对。在作好充分准备后,就要积极应对危险情境,不要让消极情绪长期存在下去。学会缓解不满情绪,找好朋友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3、缓解学生的心理社会应激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塑造良好的个性,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对预计发生的事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止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击败。要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达到预定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能和别人交流和大家一起游戏。 4、增强学生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适应是指机体在遇到环境变化时,应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以便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再生活下去。适应反映是以防卫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而防卫反应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目的在于回避精神上的不快和痛苦。典型的自我防卫反应有:否认、幻想、补偿、同一化、摄入、投射、合理化、潜抑、反向作用、转弱、情绪分离、孤立、退化、升华、抵消等。 5、处理学生的心身反应 如疼痛是常见的心身反应。处理疼痛除另外使用止痛药和镇静药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学生交谈、欣赏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心理护理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接受治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的配合。 三、建立一整套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时干预学生突发心理危机,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这个机制由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室及社会专业心理诊疗机构联合组成。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监控系统能。面向全体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2、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形成一套心理自助机制。学校利用心理辅导讲座,心理活动课、班队活动课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面对危机时的心理应对能力,教给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3、发挥教师作用,班主任及课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细心观察,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能够使学生尽早地从危机中脱离出来。 4、家校沟通协作,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在家庭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5、建立联系制度,心理辅导教师要对主动来访或班主任、家长推荐的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及时采取辅导干预,紧急特殊情况必须及时通告班主任和家长。 6、特殊情况上报制度,对于本校无法解决其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推荐到上一级社会专业心理诊疗机构,以帮组其顺利渡过危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096号

     上海市淮海中路小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52465号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